金融消费者权益日-预付式消费成维权重灾区 三条建议帮您避陷阱

新闻
2020-6-27 17:30
近年来,凭借消费便捷、优惠力度大等特点,预付费模式被广大消费者所青睐。“卡”是越来越多,但相关的消费投诉也逐渐上升,经营者卷款跑路等违法行为有蔓延之势,预付式消费也成维权重灾区。在此,智付提出3点建议帮助消费者避开预付卡陷阱。

健身卡、美容卡、足浴卡、洗车卡、蛋糕卡、积分卡、培训卡,随着各大服务行业向广大消费者推送的消费预付卡越来越多,预付式消费成维权重灾区。中消协发布的2017年消费投诉热点中,预付式消费排在第四位,仅随共享单车,远程购物、老年人消费之后。

【案例】水果营行大败局

说到水果营行,市民或许还有印象,部分没拿回来钱的市民还会刻骨心。 2014年10月,水果营行横空出世,短短一年多时间,在20多个城市开了306家水果直营店,员工超过5000人,会员号称上百万。公司还宣称3年达到1万家门店,要做生鲜界的“阿里巴巴”。

光长沙,水果营行就有10家门店,“充1000送1000”“充2000送2400”,高额优惠吸引了众多市民成为会员,有的甚至充值上万元。

有一朋友在开业之初就成了会员,选择的是“充1000送1000”。服务确实不错,水果也还新鲜,2000元额度不久就消费完毕,当他准备继续充值时,另一朋友坚决阻止了他,原因很简单——这么高的优惠,水果营行怎么赚钱?

果不其然,没过三个月,2015年12月的一天,朋友回家路过这家门店,突然发现关门了,水果架上空空荡荡,地面上一片狼藉。

原来,就在这几天,水果营行宣告资金链断裂,全国门店均遭哄抢,关门停业,众多会员预付的资金都打了水漂。

2015年12月16日,因水果营行涉嫌犯罪,该公司执行董事(CEO)伍某被刑拘。幕后老板谢国辉不知去向。有说法称,光是会员未消费的充值金额就高达数亿元。

水果营行究竟是不是非法集资,会员充值的钱能否拿回来?时过一年多,案件还没有最新进展。不过,也给消费者敲响了一个警钟,市民对预付消费需多留个心眼了。

那么,如何避免掉入预付卡消费陷阱?智付给大家以下三点建议:

建议一:纸质合同约定商品或者服务事项

《辽宁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第二十六条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与消费者明确约定经营地址、联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内容。

这里用了“明确约定”这个词,但是没有规定用什么样的形式来明确,如果用口头进行明确约定,那么也是符合规定的,但是如果产生了消费纠纷,往往当初的口头约定就会变得没有证据固定,经营者也可能予以否认,也可能对当初的口头约定断章取义,这就和没有约定无差别了。所以建议消费者不要怕麻烦,最好签订一个纸质合同。白纸黑字,发生消费纠纷时可以方便维权。

 建议二:明确约定终止合同诸多事项

生活中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消费者可能会因为孩子上学、生活质量提高而乔迁新居,也可能因突发情况而不再需要商家提供服务。这些情况的产生,如果在合同里没有具体的约定,那么,在经营者没有因自己的原因停止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作为消费者是没有理由终止合同的,一旦终止,只能接受经济损失这个现实。

建议三:选择小额度、期限短的商品或服务

消保处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影响经济稳定发展的因素还比较多,市场诚信经营的理念还有待改善,对经营企业存活期限还难以把握。有的消费者预付卡额度少则几千元,多则三五万元,还有的消费者办完预付卡,几年以后才能提供服务。这样明显的风险,消费者有必要自己加以规避。

金融消费者权益  智付支付  预付式消费陷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