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新冠疫情有所回弹
各地相继封楼封校
开展全民核酸检测
开学不久的孩子们
再次回归网课时代
闲暇之余
神兽们用家长的手机
玩游戏、看视频
这时候
诈骗分子
有了可乘之机
真实案例
案例一:谎称发红包实则骗钱
十堰市竹山县初二学生小薇家住竹坪乡,前不久,她在家玩手机时,接到昵称“小倩倩姐姐”的添加QQ好友申请。
看到有陌生网友加自己,小薇没有多想,选择了同意。添加好友后,对方以发红包为由,诱导小薇提供其母亲的微信收款码。没过多久,对方声称红包已转过去,不过数额输错了,错发成了5200元。
随后,对方还发来一张数额为5200元微信转账截图,骗取小薇的信任。
“对方实际上并未转账,转账截图也是伪造的,而且声称因为给未成年人小薇转账,导致公司的88万元资金被冻结,扬言要追究小薇法律责任。”办案民警介绍,骗子以此为由威胁小薇“配合工作”,迅速返还5200元,并多次在QQ上指示她“拿手机到厕所或者房间内”进行处理,“不然就报警,让当地公安机关来调查,让你父母坐牢然后赔钱”。
眼看事情越来越大,有些害怕的小薇将情况告诉了母亲。小薇的母亲心急如焚,于是打电话给竹坪派出所驻村辅警喻勇咨询求助。“肯定是骗局,千万不要信,也不要转账!”电话中,喻勇告知小薇母亲。
民警喻勇一边向派出所报告,一边迅速赶到小薇家中,细心地为一家人分析其中的漏洞,阻止小薇的家人给对方转账。如梦初醒的小薇家人握着他的手连声道谢:“得亏你及时提醒,这才避免了损失。”
喻勇对小薇一家进行了反诈宣传,并帮助小薇的父母安装了国家反诈APP。
案例二:“网红明星”发红包
2月4日晚,宜昌当阳市13岁的小黄在家中用爸爸的手机刷某短视频时,看到一个关于某明星的视频内容,结尾留下一个QQ号,并说私信联系可以领取红包。小黄一看是某明星内容就信以为真,添加了视频里留存的QQ号。
添加成功后,对方推送了“某明星助理”的联系方式。根据“助理”提示,小黄将自己的微信收款码发给对方,对方称她是未成年,导致在发送红包的过程中,公司的账户被冻结6万元。
小黄开始很害怕,问对方怎么解决。对方说,如果小黄按照他们的流程进行操作,冻结的6万元钱就不需要他负责。如果小黄不配合,就通知当地的公安机关来调查他。见对方这样说,小黄只能按其要求配合。根据对方语音提示,小黄拿来爸爸的手机,将支付宝余额、付款码、支付银行卡提供给了对方。随后,小黄收到扣款1万元的短信。对方称等流程操作完后,会将钱退回来。小黄继续使用爸爸手机花呗扫码13次,扣款4482元。
第二天,小黄发现昨晚扫出去的14482元钱没有返回到账户中,但由于害怕不敢跟父亲说。过了一周,父亲查看支付宝时,发现情况,带着孩子去派出所报警。
案例三:进群比赛赢奖金,反被骗
1月下旬,宜昌市兴山县11岁的小曹同学通过QQ群友发布的信息和二维码,加入一明星PK活动群(群成员禁言)。
PK取得“胜利”后,群主声称要“发福利庆祝”。小曹私聊询问时,对方称其中奖了,会为其转账1000多元奖金,让他扫码输入微信代码77.77领取,并保证不会支付成功。
结果,小曹扫码后支付成功了。随后,对方便以小曹操作失误导致系统冻结,需要解冻为由,让小曹先后8次通过扫描付款码支付3992元。
最终,看到爷爷奶奶放在自己微信钱包的4000多元和“奖金”依然没拿回来,小曹发现自己被骗。不久,其父亲发现此事并报警。
骗孩子转账共分三步
01广泛撒网
通过网络平台大量发布虚假广告,诸如免费领皮肤、免费领手机、进群发红包、解锁游戏账号等。
02摸清底细
通过交谈,了解孩子用的是自己的手机还是家长的手机,同时掌握孩子身边有无家长。如果有家长在,他们会指使孩子到单独房间里去。简单来说,诈骗分子的目的就是要转走家长手机上的钱。
03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诱导孩子转账,然后以转账付款失败、充值到达一定额度才能送手机、发错红包导致公司账户冻结等理由,要求孩子继续转账、充值、退款等。
如果孩子不从,骗子就会使出“杀手锏”,恐吓说家长的账号涉嫌诈骗犯罪,有时甚至亮出“假警官证”,加剧孩子的恐慌心理。此时,有些学生被吓得六神无主,只想悄悄把事情解决,不被家长批评指责,所以往往也不会去问家长该怎么处理,结果一步步陷入骗子设下的陷阱,钱越转越多。
注:(本篇由小编进行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本人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