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解读】2018支付清算协会报告,你不可错过的行业最全盘点

2018-06-13 18:00
《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涉及支付服务参与者规模扩大、支付业务数据变化、三类用户有效落实等方面。

近期,《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支付清算行业220余家会员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报告》被誉为行业集体智慧的结晶,今天,小智就给大家简单解读一下《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报告简介

《报告》全面分析了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趋势,并且运用量化分析工具考察了支付清算运行与宏观经济变量、区域经济金融发展、金融稳定与金融风险、货币政策的内在关联等;专题报告跟踪分析了国内外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状况、热点与难点问题,并且梳理了金融科技与支付创新的相关研究文献。

二、支付服务参与者规模扩大

《报告》指出,我国支付服务参与者规模不断扩大,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基础、特许清算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支付服务组织不断丰富。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仍为主力,45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设立的22多万个营业网点,构建起庞大的行内支付网络和面对面业务渠道,为保障支付业务创新和快速发展,支持其他零售支付服务商的专业化服务奠定了基础;非银行支付机构异军突起,截至2017年底,218家法人支付机构共有分公司1541家,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受理业务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从业人员数量和营业收入初具规模。

三、支付业务数据变化

(一)非现金支付业务增长放缓
2017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1600多亿笔,金额3750多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59%和1.97%,笔数增长略有放缓,金额增长放缓较大,非现金支付交易趋于高频小额化。

(二)票据业务下降趋缓
2017年,票据业务下降趋势趋缓,全国共发生票据业务2.56亿笔,金额170多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2.79%和8.21%。上海票据交易所建设在参与主体和票据交易电子化方面进展明显,票交所新业态模式初步形成和发展。

(三)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快速发展
2017年,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出票650多万笔,金额12多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4.38%和52.02%;承兑678万笔,金额13多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17%和51.75%;贴现179多万笔,金额6.9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96%和20.50%;转贴现500多万笔,金额44多万亿元,笔数同比增长62.71%,金额同比下降2.89%;质押式回购44万笔,金额近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20%和104.90%。

(四)银行卡业务保持快速发展
全年发生银行卡交易1490多亿笔,金额760多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41%和2.67%。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改革成效初显,促进了银行卡收单市场的规范发展;营改增政策正式落地,发票流转机制初步理顺,两者配套实施共同降低了商户的经营成本。银行卡消费业务强劲增长,全国银行卡渗透率持续上升,达到48.71%。随着移动互联网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安全性提高及快速普及,银行卡的介质属性趋于淡化,卡基支付向账基支付转变趋势显现。

(五)预付卡业务稳定开展
2017年,153家预付卡发卡机构合计发卡1.89亿张,金额890多亿元,发卡数量同比下降14.48%,发卡金额同比增长9.09%。114家预付卡机构共发生预付卡受理业务116亿多笔,受理金额870多亿元。

(六)条码支付业务快速普及
2017年,条码支付快速普及,推动移动支付从线上向线下场景渗透,交易量不断扩大。全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办理条码支付业务73亿多笔,金额9100亿元,消费占比99.93%,单笔消费金额分布分别是1元至100元占比33.68%,100元至500元占比52.65%,小微、快捷、便民支付特点愈加明显。
依据《报告》提供的各项支付业务数据变化可见:
2017年新兴支付业务仍保持快速增长,但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却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同时,互联网支付业务规模增速放缓或出现下降,移动支付业务的比重大幅提升,对互联网支付业务产生了显著的替代效应。

四、三类用户有效落实

2017年,个人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分类监管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我国个人账户多层次分类架构基本形成,基于Ⅱ、Ⅲ类银行账户和I、Ⅱ类支付账户的无卡、移动支付方式为社会公众日常生活消费中的小额、高频支付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选择。2017年,商业银行Ⅱ、Ⅲ类账户的公众认可程度不断提升,共开立Ⅱ、Ⅲ类个人银行账户5个多亿户,资金累计流入近11万亿元、流出10多万亿元,账户余额4390多亿元。开展网络支付业务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开立支付账户32多亿户,I、Ⅱ类、Ⅲ类占比分别为41.54%、43.84%和14.62%。2017年共新增实名支付账户4个多亿户,其中新增I、Ⅱ类支付账户数量占比为76.24%。

五、《报告》发布的目的及意义

(一)目的
《报告》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支付清算行业与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而充分把握国内外支付清算领域的制度、规则和政策演进,深入发掘支付清算相关变量与宏观经济、金融及政策变量之间的内在关联,动态跟踪国内外支付清算研究的理论前沿。

(二)意义
小智认为,作为一本自2013年出版首期报告之后,连续五本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材料,除了统计数据,分析市场外,更重要的意义是指出支付清算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指明方向,为支付行业监管部门及金融、非金融支付机构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优化监管思路,激发行业创新活力、保障金融稳定发展。

据知,目前《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8)》已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官网开始预售,想了解更多更详细的《报告》内容,可自行前往下单购买学习哦,毕竟只有不断学习才会使人进步。《报告》作为行业集体智慧的结晶,无论对政府部门,还是对行业人员都是掌握支付清算行业发展情况的重要读本哦。